
中泰王者爭霸,散打王柳海龍的非對稱打擊
來源:小妖
2020年12月22日
人瀏覽過
2001年9月23日,首屆中泰對抗賽開幕。這是亞洲搏擊界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站立式無限制格斗。兩種不同的格斗體系,1979年才創(chuàng)設的,年輕的散打運動vs號稱500年不敗的泰拳。雙方的拳腿技術各有所長難分伯仲。比拼焦點其實是兩種不同格斗術的核心差異:戴著拳套的貼身快摔vs肘膝制勝的內圍技術。
摔跤是古代東西方戰(zhàn)斗民族不約而同的選擇,如蒙古跤和希臘羅馬式摔跤(古典跤)。但在21世紀的文明擂臺上,散打快摔能否經受“八臂拳術”的洗禮?
非對稱打擊之一:打摔并用
當晚壓軸出場的柳海龍在遠距離用拳腿組合壓制堵截。正蹬、側踹、下劈、鞭腿等散打精銳腿法配合拳法有效遏制了泰拳王哥邦貴的攻勢。對方的臉部被打破,一度暫停比賽接受治療。
當泰拳王想近身施展肘膝重擊,卻被柳海龍左右運動的夾頸摔;前后運動的挑溝子;上下運動的下潛抱摔一一破解。哥邦貴習慣性起掃腿進攻,柳海龍有被動式的接腿摔;他想防守,柳海龍有主動出擊的過胸摔。
期間柳海龍再反復穿插拳腿攻擊,讓對手摸不清套路,還在摔倒后銜接身體的“跟砸”,追加二次傷害。尤其是過胸摔將泰拳王拋出擂臺圍繩之外,堪稱神來之筆。
非對稱打擊之二:軟跤硬吃
泰拳手身體筆直中正的習慣,讓柳海龍的雙臂肘彎有機會像蟒蛇一樣纏住脖頸或者腰肋施展摔法,也化解了潛在的肘膝進攻;進入內圍后,泰拳手習慣搭扣固定,原地打擊。
而柳海龍變拳為掌撐住對手,通過連續(xù)上步讓對手持續(xù)后退,無法作出有效打擊;肘膝重擊有嚴格的距離限定,而柳海龍以手臂拳頭為標尺,要么快速貼身摔跌要么干脆打擊,不給對手喘息的余地;泰拳一般節(jié)奏較慢,在蓄力重擊時意圖明顯,預兆較大。
柳海龍充分發(fā)揮了散打2秒快摔的速度優(yōu)勢予以果斷反擊。他的這些技戰(zhàn)術與時下MMA賽事中摔柔系選手壓制打擊系拳手的方法非常接近。
非對稱打擊之三:快摔慢燉
無論戰(zhàn)爭還是擂臺,過早的暴露自己的戰(zhàn)略或者戰(zhàn)術意圖都是危險的。柳海龍看出泰拳王想一擊必殺KO自己,就保持平常心,用摔打、拳打、腿打一點一滴的蠶食。擂臺上鋪有軟墊,極大弱化了散打快摔的殺傷力,但柳海龍積小勝為大勝,堅持連續(xù)使用不同的花式摔法,即使先后倒地不得分,泰方也因為身體失衡摔倒,錯失了寶貴戰(zhàn)機,一身武藝沒能發(fā)揮出來。柳海龍最終毫無爭議的贏得比賽。
三人行必有我?guī)熝?。泰拳是非常?yōu)秀的站立式格斗術,也讓中方散打運動員取長補短、受益匪淺,直接催生了后來的“泰式散打”??v觀數次中泰對抗賽,我方打的巧摔的妙,與泰方犀利的肘膝重腿對比,就像是鴛鴦火鍋,紅白鮮明可辣可鮮。雙方的打摔互搏也讓比賽的觀賞性非常高,生動詮釋了著名武術技擊家、原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門長王子平前輩推崇的“風絞雪”。
后記:散打擂臺跤,未來可期
散打快摔不僅僅適用于散打規(guī)則,還可以無縫對接MMA賽事。中國跤、蒙古跤和柔道柔術中的摔投技術都屬于“跤衣跤”,很多需要“抓把”的技術不能生搬硬套到搏擊擂臺;山西撓羊跤、自由跤、古典跤如果戴了拳擊手套或者分指手套上擂臺,還是需要過渡適應的。尤其是有些外籍拳手習慣賽前在身上涂抹油脂。
而散打快摔汲取百家之長,結合擂臺需要戴拳套,抓把不方便的特殊情況,形成獨一無二的“擂臺跤”風格。比如:播求、蘇波邦師徒倆的接腿摔不亞于專業(yè)散打運動員。散打快摔歷經40年的比賽實踐,總結出大量的拳腿摔組合實戰(zhàn)技法,這是其他跤種沒有的。MMA賽事有三大主技:站立打擊、摔投技術、地面寢技。早期MMA賽事的摔投技術以抱摔為主,現在隨著“側踹十段”閆曉楠、“功夫猴子”宋亞東、海外散打“南帝”菲律賓萊卡戰(zhàn)隊、張偉麗等前散打運動員的加盟,摔投、打摔結合、防摔控跤等技術細節(jié)也在迭代升華。
本文系作者投稿,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
部分圖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責任編輯:錦瑟
摔跤是古代東西方戰(zhàn)斗民族不約而同的選擇,如蒙古跤和希臘羅馬式摔跤(古典跤)。但在21世紀的文明擂臺上,散打快摔能否經受“八臂拳術”的洗禮?
非對稱打擊之一:打摔并用
當晚壓軸出場的柳海龍在遠距離用拳腿組合壓制堵截。正蹬、側踹、下劈、鞭腿等散打精銳腿法配合拳法有效遏制了泰拳王哥邦貴的攻勢。對方的臉部被打破,一度暫停比賽接受治療。
當泰拳王想近身施展肘膝重擊,卻被柳海龍左右運動的夾頸摔;前后運動的挑溝子;上下運動的下潛抱摔一一破解。哥邦貴習慣性起掃腿進攻,柳海龍有被動式的接腿摔;他想防守,柳海龍有主動出擊的過胸摔。
期間柳海龍再反復穿插拳腿攻擊,讓對手摸不清套路,還在摔倒后銜接身體的“跟砸”,追加二次傷害。尤其是過胸摔將泰拳王拋出擂臺圍繩之外,堪稱神來之筆。
非對稱打擊之二:軟跤硬吃
泰拳手身體筆直中正的習慣,讓柳海龍的雙臂肘彎有機會像蟒蛇一樣纏住脖頸或者腰肋施展摔法,也化解了潛在的肘膝進攻;進入內圍后,泰拳手習慣搭扣固定,原地打擊。
而柳海龍變拳為掌撐住對手,通過連續(xù)上步讓對手持續(xù)后退,無法作出有效打擊;肘膝重擊有嚴格的距離限定,而柳海龍以手臂拳頭為標尺,要么快速貼身摔跌要么干脆打擊,不給對手喘息的余地;泰拳一般節(jié)奏較慢,在蓄力重擊時意圖明顯,預兆較大。
柳海龍充分發(fā)揮了散打2秒快摔的速度優(yōu)勢予以果斷反擊。他的這些技戰(zhàn)術與時下MMA賽事中摔柔系選手壓制打擊系拳手的方法非常接近。
非對稱打擊之三:快摔慢燉
無論戰(zhàn)爭還是擂臺,過早的暴露自己的戰(zhàn)略或者戰(zhàn)術意圖都是危險的。柳海龍看出泰拳王想一擊必殺KO自己,就保持平常心,用摔打、拳打、腿打一點一滴的蠶食。擂臺上鋪有軟墊,極大弱化了散打快摔的殺傷力,但柳海龍積小勝為大勝,堅持連續(xù)使用不同的花式摔法,即使先后倒地不得分,泰方也因為身體失衡摔倒,錯失了寶貴戰(zhàn)機,一身武藝沒能發(fā)揮出來。柳海龍最終毫無爭議的贏得比賽。
三人行必有我?guī)熝?。泰拳是非常?yōu)秀的站立式格斗術,也讓中方散打運動員取長補短、受益匪淺,直接催生了后來的“泰式散打”??v觀數次中泰對抗賽,我方打的巧摔的妙,與泰方犀利的肘膝重腿對比,就像是鴛鴦火鍋,紅白鮮明可辣可鮮。雙方的打摔互搏也讓比賽的觀賞性非常高,生動詮釋了著名武術技擊家、原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門長王子平前輩推崇的“風絞雪”。
后記:散打擂臺跤,未來可期
散打快摔不僅僅適用于散打規(guī)則,還可以無縫對接MMA賽事。中國跤、蒙古跤和柔道柔術中的摔投技術都屬于“跤衣跤”,很多需要“抓把”的技術不能生搬硬套到搏擊擂臺;山西撓羊跤、自由跤、古典跤如果戴了拳擊手套或者分指手套上擂臺,還是需要過渡適應的。尤其是有些外籍拳手習慣賽前在身上涂抹油脂。
而散打快摔汲取百家之長,結合擂臺需要戴拳套,抓把不方便的特殊情況,形成獨一無二的“擂臺跤”風格。比如:播求、蘇波邦師徒倆的接腿摔不亞于專業(yè)散打運動員。散打快摔歷經40年的比賽實踐,總結出大量的拳腿摔組合實戰(zhàn)技法,這是其他跤種沒有的。MMA賽事有三大主技:站立打擊、摔投技術、地面寢技。早期MMA賽事的摔投技術以抱摔為主,現在隨著“側踹十段”閆曉楠、“功夫猴子”宋亞東、海外散打“南帝”菲律賓萊卡戰(zhàn)隊、張偉麗等前散打運動員的加盟,摔投、打摔結合、防摔控跤等技術細節(jié)也在迭代升華。
本文系作者投稿,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
部分圖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責任編輯:錦瑟